万物萌发,大地回春。为了解视障群体的实际需求,扎实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项目开展,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一、第二党支部与睛彩瞳行公益实践团队于4月8日共同前往潼泾一社区居委会,参加苏州市博爱居公益服务中心线下联谊会,为开展志愿服务“充电蓄能”。
悉心询问生活,精准掌握需求。联谊会上,首先由盲人朋友讲述生活中的困难,他们从个人出行、兴趣爱好、使用电子设备等角度详细说明了日常生活中的不便:个人出行方面,盲道上的“拦路虎”无处不在、等公交车时无法知晓来车情况、公共卫生间分不清男女厕……种种出行问题使得视障人士越来越没有勇气走出家门。他们表示视障人士最需要的是陪伴出行,并哽咽道:“志愿者就是我们的眼睛”。兴趣爱好方面,无法阅读乐谱使得他们学习乐器时困难重重;电子设备使用方面,无法熟练使用读屏软件、智能手机等设备也让他们十分头疼。
分享助盲经验,传递助盲火炬。十年如一日的志愿服务中,志愿者王中立老师每日清晨坚持不开灯起床,在黑暗中行走。从一开始的磕碰到后来的行动自如,展现的是王中立对于盲人生活的用心感受和体悟。会上,王中立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助盲经验:“上台阶、过马路、周围有障碍物都需要提前告知”“搀扶盲人时需要时刻走在盲人的前半步”“为盲人朋友倒水、盛饭,只需到五六分满即可,将杯碗放在桌子上后,需要轻轻将盲人朋友的手握起去触碰杯碗,以便他们用感知来辨别方位”。
模拟角色扮演,用心学习服务。为帮助大家了解盲人生活,感受志愿者工作,会上组织了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活动。与会的大学生们两人一组,分别扮演盲人角色和搀扶者角色:一位同学戴上眼罩、拄盲杖,在另一位同学的搀扶下完成“走出房间、上下楼梯、上下坡”等动作。任务看似简单,却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露出难点。最终,同学们在志愿者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动作。在体验盲人角色和搀扶者角色的过程中,大家也从更细腻处感受到了在黑暗中行动的不便,学习到了搀扶盲人的要点。
立足亲身体会,积极建言献策。活动尾声,同学们逐一自我介绍,踊跃发言讲述自己对于助盲活动的见解、分享志愿经验、反馈活动心得,并从自身所学专业角度为盲人朋友提供帮助。
通过助盲活动的开展,大学生志愿者与盲人朋友相互帮助,友爱进步,是助盲行动的目的所在。让我们心连心,凝聚爱,通过志愿行动推动共建无障碍环境,构建和谐社会。
(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一、第二党支部)